创业初心-20251116
原则科技用了四年渡过了生存线,下一步发展是个问题,这是我花费大量时间在思考的事,就是公司下一步怎么走,甚至有时候会有截然相反的动作,在团队内部有时候大家也不理解,感觉方向老变。
最近几个月,公司一直在朝着减法做,从 8 月开始,想着把提词器业务独立出去做,9 月想着把录屏业务和提词器业务一起做,融合成一个产品,11 月的现在,我又有新想法了,现在面临 2 个选择,
第一个是聚焦做深,就做「提词」能力,围绕提词能力展开做产品,比如直播提词器、提词团队版、提词器硬件、提词器出海、提词器 SDK 等等,这个选择意味着,「提词」是核心,所有动作都围绕它展开。
这种垂直做「提词场景」可以做深,有望构建壁垒,毕竟做的越深,竞争越小,理想状态可以在这个小领域做到很好的位置,甚至拥有定价权。但这个方向的风险就是,可能某一天不需要提词了,提词变成一个极小的市场,或者无法构建壁垒,没啥技术含量,大家都能做。
第二个是横向展开,围绕现有用户做产品,现在用户很多都是自媒体中的短视频创作者,围绕他们做视频录制、剪辑、数字人、提词等等,那么提词就只是他们工作流中的一环。这个选择是围绕用户展开,用户群体可能更大,但资源有限,要做的事很多,以至于每个能力只能做到 60 分,最后没有产品竞争力,后续得卷入价格战,最后沦落销声匿迹。
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的事。
既然今天写这个日记,意味着我有答案了(也跟已经渡过生存线有关),我认为创业做公司,是需要有「利润之上的追求」,要有为社会创造价值追求,因为我们的存在,这个社会如何变的更好,如果我们倒闭了,这个社会会有什么损失。
现在的原则科技,能渡过生存线,就是靠提词器,但我们在提词器上投入并不多,这可能就是老天给的暗示,这也是一种运气好。误打误撞做了个小产品,让公司活下来的。其实创业就是这样,能做出超预期的事,都是运气大于实力的,当年卖幕布,就是典型的运气好。之前投资人朋友也说过,有些创业者自己坐在金矿上,不自知。
回归创业第一天,创业初心是什么?初心不只是钱。要做对的事,然后再把事做对,只要这样做,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太差。
说这么多,就是说我选了第一种,这个符合一直再做减法的逻辑,也符合为社会做出独特价值的逻辑(因为我们的存在,要让「提词」这个事更好),虽然有可能做不大,有可能小而美,有可能半路倒闭,但能去做,就很幸福了。
老天赏饭吃,那就吃好这碗饭。
